韓先生和韓太太搬到新的租屋處後,每天下班回到家後都覺得頭暈暈重重的、無精打采。更慘的是,韓太太逐漸變得淺眠,總覺得有睡跟沒睡一樣,儘管時常覺得很累,有時還會莫名其妙地醒來後就睡不著。韓先生則是慢慢出現莫名的偏頭痛和肌肉痠痛困擾,就算有按摩的習慣,還是會覺得渾身肌肉痠痛,越睡越累。
韓先生透過妹妹介紹,請康美到家中進行居家電磁波檢測,發現韓先生的臥室中的交流磁場高達20.8毫高斯!根據德國建築生物學會所公布的國際標準:睡眠環境中,交流磁場應在1毫高斯以下(註),韓先生家中檢測出的數值大幅超標了20倍!
暴露在過高的極低頻電磁波環境下,會對於內分泌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造成嚴重影響,可能導致緊張焦慮、頭痛失眠、白血病和心臟病等重大疾病。身體上不平衡的磁場會導致我們身體細胞再極化,引起中度至強烈的肌肉及關節疼痛和肌肉痙攣。
早期台灣法規並不嚴謹,2001年環保署制定極低頻電磁波「833毫高斯」為環境建議值。然而隨著觀念進步,以及台灣各地因高壓電纜、變電所產生的極低頻電磁波公害抗爭等團體推動,環保署終於在2012年正式將833毫高斯修正為「瞬間暴露參考值」─亦即人們一刻也不能在833毫高斯甚至更高的環境當中停留,否則身體的細胞、內分泌系統和肌肉關節組織都會受到嚴重的健康風險。
健管師建議,依世界衛生組織報告,德國、瑞士及美國等先進國家注重環境預警保護,住宅的電磁場環境平均在0.7到1.1毫高斯之間,符合德國建築生物學會所公布的國際標準,應以此為參考。
韓先生、韓太太瞭解居家環境對於身體健康的重大影響後,決定明年趁著租約到期再次搬家。在搬家前的這段時間,健管師建議韓先生安裝德國低頻電磁波場域穩定器、移除金屬床架等干擾源,並同步進行生物能共振調理。韓先生、韓太太經過調理平衡後,感受到原本頭部暈暈脹脹的感覺消失了,恢復久違的神清氣爽。安裝德國低頻電磁波場域穩定器後,睡眠問題和肌肉疼痛的問題都改善許多。
(註) 2007和2012年的電磁波風險評估報告(Bioinitiative Report) 建議1毫高斯。2009年8月的Pathophysiology期刊(電磁波的特刊)都有相關報導。2011年Seletun科學聲明亦建議1毫高斯為暴露值。